“董事长被监视居住,华厦眼科的股票还能拿吗?”“明明行业竞争加剧,为什么它还能逆势增长?” 这是近期许多关注眼科医疗赛道的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。其实,判断一家企业是否会退市,核心要看财务安全边际、业务增长动能与治理稳定性三大要素。今天咱们就抛开情绪传言,用2025年最新财报数据和行业逻辑,把华厦眼科的“退市风险”掰开揉碎说清楚——
退市企业的典型特征是持续亏损+现金流枯竭,但华厦眼科的2025年半年报给出了截然相反的信号:
1.盈利双增长:
2025上半年营收21.39亿元(同比+4.31%),净利润2.82亿元(同比+6.20%),第二季度利润增速更是突破20%。消费眼科业务(屈光手术等)贡献收入7.89亿元,同比增长13.75%,成为核心增长引擎。
2.现金流充沛:
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4.24亿元,净利润现金含量保持167.86%的高位(行业平均约120%),说明盈利质量扎实,无“纸面富贵”风险。
3.资产结构稳健:
资产负债率仅25.77%(同比下降0.46%),远低于医疗行业60%的警戒线;应收账款周转率11.96次/年,回款效率领先同业,财务安全垫充足。
关键点:退市新规重点关注“净利润+营收组合指标”,华厦眼科两项均正增长,且无净资产为负等退市触发情形,短期无退市压力。
退市担忧常源于“商业模式崩塌”,但华厦眼科的核心竞争力反而在强化:
1.技术迭代引领行业:
2025年率先引进全球首款2MHz全飞秒设备蔡司VISUMAX800,手术效率提升40%,厦门眼科中心SMILE Pro手术量破千例,全国第一;
同步布局国产高端人工晶体(如蕾明视康三焦点晶体),降低集采政策影响,屈光性白内障手术选择更多元。
2.连锁网络深度渗透:
全国布局64家医院+67家视光中心,覆盖19省49城,形成“一线技术下沉+区域需求捕捉”的闭环;
2024年战略收购成都爱迪等4家医院,2025年新增深圳南山华厦等网点,外延扩张持续输血增长。
3.科研转化能力加持:
拥有黎晓新、赵堪兴、刘祖国三位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领衔的团队,上半年新增专利50项,参与制定8项行业标准,技术话语权稳固。
尽管基本面稳健,但两类风险仍需理性看待:
1.管理层波动影响:
2025年6月,董事长苏庆灿解除留置但被监视居住,公司公告明确“所涉事项与公司经营无关”。目前医院运营、技术引进未受影响,但需关注后续治理结构稳定性。
2.行业竞争白热化:
民营眼科医院数量5年增长超80%(2023年达1,609家),价格战挤压利润空间,公司白内障项目收入同比下降7.33%;
破局关键在高端服务差异化:如引入强生第七代白内障导航设备、替妥尤单抗注射液等创新疗法,提升附加值。
3.政策博弈点:
人工晶体集采、医保控费等措施可能压缩部分项目利润,但消费眼科(屈光、视光)占比已达60%,政策依赖性较低。
1.退市可能性极低:
华厦眼科当前无ST风险警示(对比ST太安因亏损退市),财务指标远超创业板退市标准,且处于政策鼓励的“专科医疗”赛道。
2.长期观察三信号:
技术转化效率:如VISUMAX800设备能否带动屈光业务毛利率维持55%+;
并购整合效果:新收购医院扭亏周期是否控制在2年内;
现金流安全线:经营现金流净额是否持续覆盖投资支出。
3.行业红利仍可期:
中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预计2025年达2,521亿元,年复合增长16%。华厦眼科作为头部企业,有望受益于青少年近视防控、老龄化眼病需求释放双重红利。
最后一句话:华厦眼科的“退市疑云”,本质是短期波动与长期价值的认知差。在眼科医疗这个“弱周期+强需求”的赛道,技术护城河与现金流实力才是真正的退市防火墙!
若需获取眼科医疗赛道最新政策解读或企业财报深度分析,点这里定制专属资讯~
网站提醒和声明
本站为注册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非“爱雅网”编辑上传提供的文章/文字均是注册用户自主发布上传,不代表本站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、虚假信息、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。
专属预约通道,数据实时更新
免费在线价格查询